当前位置:首页 > 亲子课堂
你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未来?看看他的标签就知道了


  “标签”具有强烈的暗示和定性导向的作用,无论贴的标签是“好”还是“坏”,它对一个人的“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”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。

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,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。对于自我认知养成期的孩子来说,这种引导作用尤其显著。



周末带着柠檬去动物园,遇见一个很热情的妈妈,一路上结伴而行。虽然孩子们在一起玩得挺开心,但是我仍然谢绝了她下周同游海洋馆的邀请。

因为这位妈妈在短短2个小时的时间里,不仅给我的孩子贴上了“胆小、内向、黏人”的标签,还多次说自己的孩子自私、懒惰、是个调皮鬼……甚至是路过的孩子也不放过,跑的快点就被她说成像猴子一样,一定不好管教。

你给别人贴过标签吗?

你有没有会很轻易的给自己或者别人的孩子做出过这样的评论?“你太内向了”、“你根本不适合玩篮球”、“你就有粗心的毛病”、“你的头好大呀”……也许你只是一时情绪,甚至只是开玩笑。但这些话对于孩子来说,产生的影响绝对比你想的要大的多。

来说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故事吧。

我在读小学的时候,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在年级数一、数二,而数学成绩却往往拖分严重。当时班主任就跟我母亲说,这孩子有很好的语言天赋,以后也适合读文科,数学思维能力太差。

在这样“标签”的影响下,我更专注于文科的学习,认为我就是思维能力差,数学怎么学也学不好,随便应付下得了。这样心理暗示的后果是:我早早就放弃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,从初中到高中数学一直是我的拖分科目。

后来的很多年,我一直在反思这件事情,如果当时我的班主任不那么急于给我贴上“数学思维能力太差”的标签,而是采用更积极的方式鼓励,我想我肯定会努力提高数学成绩的,或许我人生有更大的可能性呢?

“贴标签”的影响有多大?

“标签”具有强烈的暗示和定性导向的作用,无论贴的标签是“好”是“坏”,它对一个人的“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”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。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,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。对于自我认知养成期的孩子来说,这种引导作用尤其显著。

孩子是一个空白的画板,你给他贴上“自私”的标签,他就会变得越来越自私;你给他贴上“胆小”的标签,他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,这就是贴标签的威力。

有一个棒球手到监狱做演讲,他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:小时候他第一次玩棒球,一不小心把父亲的牙打流血了,没想到父亲却夸赞他说:“孩子,你日后肯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棒球手。”第二次玩棒球,他把家里的玻璃打碎了,父亲还是没有责怪他,而是对他说:“打得好,孩子,你将来没准是世界冠军呢!”

犯人们听到这个故事窃窃私语,一个犯人站起来说:“我小时侯的经历与你的一样,只不过我的父亲没有夸奖我,而是气愤地说:“你一天到晚给我惹事,将来肯定是个小混混!”

同样是打棒球,被贴上“棒球手”标签的孩子,就成为了“棒球手”,而被贴上“小混混”标签的孩子,如他父亲所言,最终成了 “小混混”。这就是正面标签和负面标签的不同效果。

我们对孩子的正面评价,就是为他定位,为他提供一个临摹的范本,哪怕他一时达不到,那也只是程度问题,至少不会犯方向性的错误。而负面的评价,却像一个诅咒,会把孩子推向美好的对立面。

当我们给一个孩子贴上了“负面标签”时,那么,这个标签将掩盖他的优点。无论孩子做什么,老师和家长都认为那个孩子“差”、“坏”、“笨”。在大家的共同暗示下,孩子的行为就会向着标签所指的方向发生偏转。

如果这时我们对孩子的态度不及时转变,最坏的结果就会发生:我们对孩子的负面看法,变成了孩子的自我评价,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,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,就会不自觉地放弃追求成功,导致一个当初也许并不坏、并不差的孩子真的会成为一个“差生”或“坏”孩子。

撕掉孩子身上负面的标签

在成长的过程中,孩子表现出顽皮、捣蛋、不爱学习、甚至是说谎、乱拿东西这些毛病,都是很正常的,千万不要因为他们的一时行为,轻易地下结论,认为他们是缺点多多的“坏孩子”,给孩子贴上各种负面标签。同时,父母也要拒绝其他人给孩子贴上伤害性的“标签”。

我们经常会碰见一些并不是很熟的人,仅凭孩子一个简单的表现,随意给我们的孩子贴上不适宜的“负面标签”,这个时候我们该有准备地“防御”,委婉地否认,跟对方解释孩子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,或是把话题引开,避免我们的孩子受到伤害。

如果仅仅因为没打招呼,就给孩子贴上“害羞”、“内向”标签,我们可以向他解释,孩子刚刚注意力在别的地方,或者是困了......;对于孩子唱一句跑调的歌就被贴上“五音不全”的标签,可以解释那首歌还没唱得很熟,可以练习......;当一个小手工没做好就被贴上“手笨”的标签,我们可以解释,孩子是第一次做,还不会运用工具和材料。

总之,我们的解释不仅是给别人听,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听,告诉他们,你是好孩子,你并没有他们所说的缺点。

轻易的给孩子贴上负面“标签”是一种及其不负责任的行为,不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,还会把缺点和他们捆绑的更紧,形成强大心理暗示,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,最终变成你口中的那个“坏孩子”。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,贴负面“标签”就够了。

寂静法师开示

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形象,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命运与前途。你认为孩子会废掉,他真会废。我们知道加持这个词,什么叫加持,就是加进来,让你保持!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形象和定位就是加持,比方,我认为孩子太笨了,这就是加持。应该是他再笨你都认为他是天才!

孩子考了最后一名,你说你这个笨猪,拿最后一名,全家脸都被你丢了。这是很不智慧的做法,应该这么说:哎呀,太好了孩子,我跟你妈这辈子从来没拿过最后一名,你为我们全家填补了历史空白。你不是挖苦他,是讲真话,人生就是经历。孩子又不会永远考最后一名,你见过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部考最后一名的孩子吗?没有。世间一切是无常的,变化的,第一名也会变下来。

就算考到最后一名有什么大不了。最重要让孩子去体验,告诉他最后一名也不妨碍你的优秀,没问题!好好感觉一下最后一名是什么滋味!让他去体验。体验一个星期之后,问孩子什么滋味,他说,最后一名好羞人。你就安慰他,没问题,你体会到就行了,生命就是体验,你相信你下学期还会不会拿最后一名?孩子肯定说他不会。这时候你就说,孩子,咱们体验够了也不能那么自私,咱们下学期就是要把最后一名让给别人体验一下。

当孩子拿第一名,也是同样的说法。我们过去都是这个思想,孩子拿了第一名:好好努力,下学期继续拿第一名。这个说法要把它改了。为什么?你思维一下,第一他下学期真的能保证第一名吗?如果他不是第一名,他内心会受挫。你为什么要给孩子设计受挫的经历?第二,我们让孩子继续霸占第一名不是告诉他自私,霸道吗?这就把孩子教坏。

你跟孩子说,也是叫他体会第一名的感觉,好好体验一下,体验一个星期,他说,太好了,美的很!你说好,咱们也不能自私,班上50个同学,只能有一个第一名,下学期把第一名让给别人。还要说服他,你要有爱心,你体会过这么美好的感觉,为什么继续霸占着却不让给别人呢?

孩子有这份爱心,未来比那个总拿第一名的更厉害!相不相信?更重要是,孩子如果拿到第二名、第三名、第四名他的感觉一定是很喜悦:我成功地把第一名让出去了!他再一次地成功,生命再一次受到鼓舞!如果没有让出去,他说不好意思,我还没让出去。但是没让出去,还是喜悦!哎呀,不好意思,不小心又拿到第一名了。所以我们总是给孩子设计一个美好的环境。

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定位、形象,会直接影响到他。你发现家里的几个孩子总是父母最喜欢最认可的那个最成才。我已经考察过很多老板了,他们家里父母或者长辈,最认可的那个一定最发达!这就是加持。所以我也是,我要努力在我师父心中,成为他最认可最好的弟子,师父的这种认可就是一种莫大的能量注入。

所以我们父母对孩子的认可就是莫大的能量,这个能量比他天天晚上去补课更有力量!结果我们却干了一件事叫釜底抽薪,水快开了我们把火给他灭掉了,把能量给他泄了。所以要去鼓舞孩子。即便孩子的成绩还是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如意,但他的生命却不会有损失,却会与众不同。

就算成绩没有成长,但他的生命绝对成长,绝对充满了能量,就已经在精神上、思维上超越他的同学了。